刘庭芳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院长高级顾问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副主席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品质管理分会会长
IAQS(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学院)终身院士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庭芳教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院长高级顾问(副院级,原主持全面日常工作、现分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
先后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研究工作达40年,曾三次由原国家卫生部派遣出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共6年,其中4年在受援国中央教学医院(原英军驻中东地区三军总医院)及总统府特别医疗保健中心任医疗专家。
管理学习经历
南京大学管理哲学研究生;
英国威尔斯大学MBA;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职博士研修生;
三度赴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研修医院管理;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修美国医院管理;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疗健康博士研究生。
UCMT:为什么您在83岁这个年纪,还要继续读书呢?
刘庭芳:过去我们讲继续学习,这个词已经落伍了,现在应该叫终身教育。现在都在讲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的爆炸越来越激烈。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还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服务的角色,还没有完全退出工作岗位,就应该不断的学习成长,况且我还在一线工作。
UCMT:您为何选择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
刘庭芳:首先,来自Rabelais的居里、数学大师熊庆来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另外一个,医疗方面的高等教育,美国是从西方学来的。蒙彼利埃大学的校史是700多年,美国整个国家的历史还不到300年。美国的医学家最开始都是向英法等国学习的。
UCMT:我知道您现在担任很多重要的职务,是特别忙的,那您是如何做到一课不落的上完所有课程的?
刘庭芳:美国的名牌大学,我去了十几家,美国排名前十的医院,我去了不止一次。英国和德国的也去过很多次,法国的医院只去过两家。总觉得法国(医院)的文化和管理跟英国和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为了读这个博士,我放弃了很多。为什么要放弃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价值观。是通过知识改变这个行业的命运重要,还是增加我个人的财富重要?我要肩负起这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