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蒙彼利埃大学DHM
(医疗健康管理博士) 2019级
蒙彼利埃大学EMBA 2017级
上海霖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唯一执行董事、首席工程师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刘洋。我目 前做的工作会改变手术方式,改变医疗行 业。我感到异常兴奋,也感到责任重大,所 以我在年启动了这个计划,创立了上海霖晏医疗 科技有限公司。
我16岁去大学学习计算机,岁开始创业,其实很早就脱离了学校,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自己摸索。在市场上野蛮生长了近二十年,现在是需要再回到学校,系统地学习最核心、最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在 EMBA的学习阶段,我的思维就已经被打开了。而 DHM阶段的学习,则加深了我对中国医疗领域的了解并给予我再去成功实践的机会。
UCMT:您之前从事过计算机、文化传播等多种行业,为什么最后选择医疗健 康领域进行创业?这个行业有哪些吸引您的地方?
刘洋:如果按照通常的思维是无法理解我的人生轨迹的。我的前半生都在 “玩”,玩那些我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技术出身,我从小就 坚信,程序员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设计程序的方式和上帝造物一样。回顾 岁开始创业到岁这个时间段,我一直在做加法。主要经历了技术、营销、 广告、传播、管理、艺术几大模块的训练(艺术非常重要,我年自学油画时, 感受到艺术对一个企业家建立新的维度和认知有多重要)。
30岁之后就开始做减法,因为岁前的积累,自然而然的会对一件事情有多 个视角和维度的考量。这些创业过程,我觉得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 在计算机以外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也是找到了一个契机,一个时代的契机。
对于医疗这个行业,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主要有几点:
一个就是医疗行业它是治病救人的,我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把自己的所学用 来打造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解放人的病痛,能救人,这一 点真的很酷,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可以有一些新的突破,一些技术上的突破,真正的帮助到 现在的行业,帮助医生。在骨科的临床手术方案中,我们换了一种思维方式, 以强化医生本身而不是代替医生。当初立项时,还看不到国外的研究。今年 在瑞士医学院了解到欧美也在研究医疗AR的应用,我们很高兴。我们作为 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AR手术平台,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再加上就是说医疗行业它本身是一个抗周期的行业,也是国家政策力推的产业,有很大的魅力在里面。
UCMT:您的公司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过什么困难?
刘洋:回想曾经遇到的困难,在当时感到很棘手,现在都不是事。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成长,我们的成长在匹配我们的阶段,这一点很重要。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交叉的行业,你的产品是不是来自于真正的临床需求,如果为了一些概念去做,最终到达临床上,人家医生不认可;或者这个产品就是为了拿项目或怎样去包装出来的,这就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也做不了这个事。
产品上市之后,需要的资源也很多,怎么进医保,怎么销售,这中间我们遇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流过血也流过泪,但是只要信念足够坚定,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国人在沙漠里面造出了原子弹,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一定能打造一个新的中国创新医疗的标杆!
中国的医疗器械创新还在萌芽阶段,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医疗改革,增强医疗覆盖和分级诊疗,这牵动了很多的利益关系,但是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中国企业不做,外国企业也是会做的,我们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革命者是无所畏惧的,谁能想到阿里巴巴可以改变中国改变世界?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国内外有眼界和大格局的贵人帮助,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公平了,没有真本事靠忽悠和包装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出路的,任何的不合理都不会长久的。
UCMT:感谢刘总的分享,我们知道您这边是在蒙彼利埃大学先进行了一个EMBA的学习,那现在为什么选择继续在蒙彼攻读DHM博士学位?
刘洋:我岁去大学学习计算机,岁开始创业,其实很早就脱离了学校,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自己摸索。毛主席说过一句话非常好,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市场上野蛮生长了近二十年,现在是需要再回到学校,系统地学习最核心、最正确的理论和思想。
博士是为人类知识扩展做贡献的学术阶段,在此之前都是学习阶段。我之前就读蒙彼利埃大学EMBA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收获,认识了很多同学,又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来反思我现在的创业。而医疗专业的工商管理博士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项目,所以DHM(医疗管理博士)一出来,我就毫不犹 豫地参与了。
UCMT:求学期间有没有哪些教授与同学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现阶段的 学习活动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的收获?
刘洋:年EMBA开学前,协进教育创始人蒋博士的一堂课⃞“如 何获取元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世界最权威的思 想进行交流。我虽然技术出身,但是深知营销的重要性,营销课王赛老 师的一个词⃞“增长”,也让我茅塞顿开。无论你的产品如何创新、如何好用,企业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质的,增长是永恒的话题。在 DHM班上也结识了新的同学和老师,因为都是医疗圈,大部分都是从业年以上的老法师,所以帮助是巨大的。
UCMT:您岁自学计算机编程,岁就读复旦计算机系,岁开始创业,就在上个月还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人工智能与软件组获得了一等奖,经过DHM项目的学习,现在的创业经历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么?
刘洋:在EMBA的学习阶段,我的思维就已经被打开了。我岁创业, 到现在岁,有一些实战经验,但是系统的学习让我激动万分,上课对我来说是复习和总结的绝好机会。
而DHM阶段的学习,则加深了我对中国医疗领域的了解并给予我再去成功实践的机会。这种帮助有时候是立竿见影的,有时候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经历时间沉淀的,终身学习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常态。就像 之前蒋博士所说的寻找“元知识”,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习, 把知识重新进行一个整合再生产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当你了解了事情的运转规律,做起来还会难吗?
UCMT:听说您也是位“艺术大师”,自学油画、摄像摄影,还经常将艺术 创作上的获益与企业管理进行灵感互通,能分享下心得感受么?
刘洋:其实我骨子里想当一个艺术家,我想把我的一生,活成一个行为 艺术。我通过画画提升了观察力,比如分辨和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在 一个绿色中你会看到无数种颜色,或者一个蓝色,它也有无数种表现。 当你把这些颜色填充上去的时候,还要考虑色彩之间的关系,构图之 间的关系等,这其实就和我们做一个项目、研发一个产品、运营一家公 司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
各个部门之间、产品在市场上、部门跟客户间的种种 关系,是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就像一幅画一样,有 时候讲究点睛之笔。那这个“点”是要点在什么地方?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对绘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可能 就是说我怎么调色,或者怎么去把素描画好,或者说 怎么去用这个技法。但现在我换了一种角度去看这个 问题,首先艺术创作你想要表达什么很关键,回归到 做企业上,那就是企业做什么东西很关键。我现在画 画不是为了画的像,是想通过油画这种媒介来记录和 表达一个时刻的思想和感受,我的画大多是把创业过 程中的感悟进行提炼。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利用 另一个维度来思考当下、复盘过去和着眼未来的方 式,我受益匪浅。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艺术,这可以让我们自己变得更 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借用源星资本董事长卓 福民的一段话:“创业家与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唯有孤 独,才能以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洞悉人心。创业家甚 至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群人,因为他们走的往往是别 人没有走过的路,甚至需要踩出一条路,他们需要设 定前进的方向,然后披荆斩棘带领团队冲锋陷阵。”
UCMT:您之前入读DHM的时候表示过,除了理论知识,也希望能够从中 获得校友资源和合作商机,像今天这样的GDA行业赋能活动(医疗专场) 不知道有没有满足您这方面的需求?
刘洋:联系很重要,缘分是聊出来的,DHM谐音是“都很忙”,所以说GDA 这个平台非常棒,为企业赋能的想法非常好,把百忙之中的大家组织起来 进行线下的交流,对于企业来说,是能够直接获益的。
就像李博士今天组织的活动,帮助我们梳理针对投资方的商业计划书话 术,重塑商业模式,既要讲你的愿景,还要把它变成可以执行的路径。我觉 得这些都非常好,像我们这样研发出身的,就比较关注在产品上面,也许 会稍稍想一些,但肯定不够全面、不够专业,讲不到点上去。通过这次活 动,我感觉到提升很大,直接体现在最后我们去跟各方面交流的水平上 面。如果我当时没有学习EMBA、没有继续学习DHM的话,现在还可能会 非常迷茫,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UCMT:您之前也提到了“全球化”的发展,那么在培育企业家的全球化视 野上,您有何看法?
刘洋:现在我开始学德语,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不同的语言,他们的逻辑 是不同的,就是说在你跟他们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要想真正理解他们, 理解他们做事的方式,你必须多少了解一下他们的语言。所以我就想通过 这种方式,去了解学习,因为很多欧洲国家,像德国,他们在一些科研技术 方面,有着非常厉害的思想和积累。我觉得这种文化的交流,会让人建立一种更高维度的思考方式,就好像情商一样,它也可以称为“文化商”,让 你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尤其是在现在错综复杂的经商环境下。而且面对未来的全球化经济,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全球化思维。CPMC和 GDA的全球化视野做得非常好,我很幸运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这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真的万分荣幸。
我们很重视与世界顶级智囊的交流,希望未来可以多一些去国外的交 流活动。希望未来能够针对行业或企业,把上下游这些朋友都整合进来。